双鬟可高下,才过青罗襦。(双鬟高低正合适,青罗短袄正合身。) 黄色文学永久地址: huangsewenxue.com 最新的免翻地发布:huangsewenxue.net 自动回复邮箱:bijiyinxiang@gmail.com 盼盼下垂袖,一声雏凤呼。(明眸顾盼间垂下双袖,歌喉一亮就像雏凤啼呼。) 繁弦迸关纽,塞管引园芦。 众音不能逐,袅袅穿云衢。(上文的一切乐声都赶不上你歌声的水准,袅袅余音直透云间的天上宫阙。) 主公再三叹,谓之天下殊。 赠之天马锦,副以水犀梳。 龙沙看秋浪,明月游东湖。 自此每相见,三日已为疏。 玉质随月满,艳态逐春舒。 绛唇渐轻巧,云步转虚徐。 旌旆忽东下,笙歌随舳舻。 霜凋谢楼树,沙暖句溪蒲。 身外任尘土,樽前且欢娱。(上文的身外事任它尘起尘落,一心在酒樽前权且欢歌,娱人娱己。) 飘然集仙客,讽赋欺相如。(飘逸歌声引来我等仙客[文人雅士]聚在你身边,写出的诗赋风致盖过了司马相如。) 聘之碧瑶佩,载以紫云车。(写被赎出嫁) 洞闲水声远,月高蟾影孤。(出嫁后的寂寞) 尔来未几岁,散尽高阳徒。(那以后也没过几年,就散尽了我等高阳酒徒。) 洛阳重相见,绰绰为当垆。(当垆,指卖酒,卓文君当垆卖酒) 怪我苦何事,少年垂白须。(奇怪我为什么事而苦恼,年纪轻轻就白了胡须。) 朋游今在否,落拓更能无?(曾经同游的朋辈现在还在(联系/在世)吗?失意落拓的日子还好过、不以为意吗?) 门馆恸哭后,水云愁景初。(据下文“衰柳”判断,“景初”应当是指初秋草木萧条的愁景。) 斜日挂衰柳,凉风生座隅。 洒尽满襟泪,短歌聊一书。 ——唐代 杜牧《张好好诗》 大概背景故事就是:杜牧在大和(注:唐文宗年号,也作“太和”。可能是写作“大和”,读作“太和”,官方取“满遭损,谦受益”之意,故意少写一点)三年,已故吏部侍郎沈公担任江西观察使时,在沈公手下当幕僚(僚佐)。(吏部沈公:沈传师,字子言,吴(今江苏苏州)人,大和(太和)二年以尚书右丞出为江西观察使,曾召杜牧为幕僚。大和(太和)九年死于吏部侍郎任上,故称“吏部沈公”。)张好好这年十三岁,刚刚因为善于歌舞被招入乐籍中。(古代官伎内部也有等级之分,歌舞伎[歌舞表演]、乐伎[奏乐]等艺伎地位比非艺伎高,和男性高级乐工、乐师一样,有特殊的户籍乐籍,属于“贱籍”中地位最高的“巫医乐师”一类,“百工”次之。)一年后,沈公出镇宣城,(因为喜爱好好,)又把她的乐籍改到了宣城。又过了两年(约大和六年),沈公的弟弟,著作郎沈述师将好好以双鬟(双鬟为多义词,一般认为此处指“千金高价”,典出汉代辛延年《羽林郎》诗:“胡姬年十五,春日独当壚……两鬟何窈窕,一世良所无。一鬟五百万,两鬟千万餘。”)纳为姬妾。(伎妓相通,同种职业,强调卖春时写作妓,强调表演时写作伎。官伎像私伎一样,可以卖春(如果招待业务繁忙且收入富裕,也可以不卖),官员也可以像赎买私伎一样赎买官伎。但官员和未“退休”的官伎只能有官方往来,比如官府办招待会、歌舞晚会的时候说两句话,二者产生性交易、淫乱、私通关系是大忌。所以一般没后台的官员还不敢赎买官伎,怕被政敌污告在赎买前有私通行为,反倒害了官伎和自己——官伎会被严刑逼供,自己也会被停职调查。所以官伎较少嫁给官员,像白居易《琵琶行》中那样“老大嫁作商人妇”或者妾的情况更多。这里杜牧大概也喜欢张好好,但后台不够硬,可能钱也不够,不敢赎买,最后被手眼通天的沈家拿下了。)(大和七年,沈公升任吏部侍郎,动身回京,宣城沈府的僚属、艺伎等人各奔前程。这年张好好十七八岁,沈氏兄弟喜新厌旧,没有将她带走。)两年多以后(大和八年或九年),杜牧重逢张好好,才知道“老大”的她早已被薄情好色的丈夫抛弃,现在在洛阳东城当垆卖酒。沈公死于大和九年,故此诗应当写于大和九年。 附:“双鬟”的几种常见意思: ①旧时女子及笄(女子成年礼,从唐代开始一般是十五岁举行)前的发型,相当于是年幼儿童的“总角”头发长长了以后,盘了一下,两侧各一个环状发髻,可以参考“总角”。因此,也将这个发型用来指代女童或年轻女子、少女。 ②婢女一般也是这个发型,所以也指婢女。 ③指千金高价,典故见上文。 江南柳,叶小未成阴。 人为丝轻那忍折,莺嫌枝嫩不胜吟。 留著待春深。 十四五,闲抱琵琶寻。 阶上簸钱阶下走,恁时相见早留心。 何况到如今。 (莺嫌 一作:莺怜;留著 一作:留取) ——宋代 欧阳修《望江南·江南柳》 这首词历来有多种解读,我的解读是——上阕:借物喻人,欧阳修几年前遇到一个可爱的萝莉,不忍心伤害到她幼小的心灵和身体,没提纳她为妾的事。下阕:几年之后,算着应该有十四五了,于是欧阳修又“回访”过去了,说自己“早有此意”。 钱唐家家重生女,自小无人识机杼。 教成歌舞十二三,花燕身材柳莺语。 去年学得琵琶成,今年学得弹秦筝。 豪家亟替明珠斛,来换绿珠入金谷。 启行小女肩舆来,亲情送别罗酒杯。 拜辞父母登车去,欢喜出门不回顾。 新恩无复雉将雏,儿意亦忘鸦反哺。 阿婆八十位送门,自怜终身无阿孙。 笑言阿婆不须泣,舟子乘潮渡江急。 ——宋代 姚勉《钱唐吟》 扬州钱唐(塘)一带的地方风俗,家家户户重视生女儿,十二三岁学成歌舞,卖给官府当官伎,或者卖给有钱有势的豪门、风月场当私伎。尤其是卖给豪门最“皆大欢喜”,家人得的钱最多,女儿也开心、得意自己进了豪门。 我家江之右,桀构龙洲南。 裁衣并织素,自年十二三。 箜篌不足理,诗书乃所湛。 时有夸毗女,投帨来相参。 越白面黯黯,楚娃耳耽耽。 缩尔谢娥遁,腼然西施惭。 我有玉跳脱,结腕固相堪。 我有金爵钗,头上云鬖鬖。 庸人多外悦,君子或内探。 不幸入无盐,媒氏丛戏谈。 抚膺空长息,乾坤失泓?。 ——明代 徐威《美女篇》 写一位美人注重内在美,有时候疏于打扮了一些,被媒婆们戏称为“无盐女”。(战国时齐国一位貌丑而贤德的女子[后世民间传说她名叫钟无盐(艳),但古籍上只有“无盐女”],给齐宣王进谏,被封为无盐君、王后。) 琵琶绝艺。年纪都来十一二。 拨弄么(幺)弦。未解将心指下传。 主人瞋小。欲向东风先醉倒。 已属君家。且更从容等待他。 ——宋代 苏轼《减字木兰花·赠小鬟琵琶》 苏轼劝朋友调教自己家的琵琶乐伎不要生气,不要急于求成,毕竟年纪小,不能通过音乐传达自己的心意情感很正常。已经是你家私伎,来日方长,慢慢等她学会吧。 鸳鸯翡翠,小小思珍偶。 眉黛敛秋波,尽湖南、山明水秀。 娉娉袅袅,恰近十三余,春未透。花枝瘦。 正是愁时候。 寻花载酒。肯落谁人后。 只恐远归来,绿成阴、青梅如豆。 心期得处,每自不由人,长亭柳。君知否。 千里犹回首。 ——宋代 黄庭坚《蓦山溪·赠衡阳妓陈湘》 这首词上阕下阕都在化用杜牧的典故。上阕不用多说,下阕是什么典故呢?传说杜牧曾经和一名女子约定五年后要娶她,结果他重返故地晚了五年。十年后,这名女子已经嫁人三年,生了一群孩子了,杜牧于是写了《叹花》:自是寻春去校迟,不须惆怅怨芳时。狂风落尽深红色,绿叶成阴子满枝。后来就用“绿叶成阴”代指与意中人无缘,对方都结婚生子了。 2022年8月30日 第28章 古人“炼铜”相关的一些诗词(其二) 古人“炼铜”相关的一些诗词(其二) 上一篇里,大致上有“杜牧”这么个线索人物。这一篇我准备以“白居易”为线索人物。因此,可能会有些“跑题”,不全和“炼铜”有关,讲历史知识会多一些,希望大家理解。 首先要补充上一篇漏掉的三点: 第一点,伎女的来源,可能是奴籍逃亡后,没有户口,不好找工作只能当伎女,可能是政治斗争失败,获罪的官员的妻女,可能是底层、中层人民卖儿卖女,还可能是非汉族的“胡姬”——战争的俘虏,或是朝贡的奴隶,又或只是来中原“打工”的,一些是被骗,一些是自愿。此外,还有一些是“世袭”的。 第二点,只提到官员私通“未退休”的官伎是大忌。那如果官员非常想和某个官伎私下交流乃至做爱怎么办呢?也不复杂,宋徽宗都可以伪造身份幽会李师师,官员自然也能弄个假身份,就是保密工作必须做好,因为皇帝没有上级而你有上级。再者,还是之前说的,后台不硬就别想又当官又赎买官伎了。 第三点,只讲了官伎少数后来嫁给官员,多数“老大嫁作商人妇”或妾,忘了说还有很多商人妾都当不了,只能嫁给又没钱又和商人一般“下等”的人,基本上就是与你同属贱籍乃至奴籍的底层人,嫁个非贱籍的农民你都要谢天谢地。以及,忘记讲私伎可能会有什么结局了。私伎可以先分为风月场私伎和私家私伎两种。前一种,运气好的话,可能会有风流才子或富商赎身,运气不好,就只有“红颜薄命”了,又或熬到人老珠黄了(非艺伎)或者老了技艺严重退步了(艺伎),风月场把你的赎身费降到很低了,才有可能嫁人,甚至倒贴着送奴籍贱籍,免得你还在风月场蹭个长期饭票。如果你老了之后太丑,或者脾气太怪,或者不幸生在明代晚期之后,梅毒被传教士带来中国了,你染上了,那么很可能只有孤独终老了。后一种,和婢女比较类似,如果主人本来就是馋你身子买下你的,或者后来不小心发生关系并且公开了,那么运气好能当妾,运气不好只能当没名分的情人、性奴,还要被人背后骂淫娃荡妇勾引主人,有时候也要为客人提供服务,如我之前讲端午时,引用的唐代万楚的《五日观妓》很可能就是此种案例;如果你和主人的关系没有第三个人知道,或者本来就没有发生什么关系,算你走运,“老大”了还能嫁人。当然,情人、性奴也能嫁人,但只能去奴籍、贱籍里找了。又或者,把你当情人的是哪个著名人物,普通人不嫌弃反而乐意“接盘”。 也就是说,相当一部分私家私伎、婢女至少要经历两次婚姻,第一次是没有任何名分的“隐性婚姻”,第二次是人老珠黄后的正式婚姻,人生前景比小妾还惨淡。真不知道上一篇里,那些钱唐女儿以私伎身份进入豪门,为什么会那么开心、得意。难道她们觉得豪门中人人都是正人君子,一般不会占私伎便宜,一旦占了就会纳为小妾?真是天真。 非伎非奴的良家女子,亦不轻松。上层女子,苦于礼数,下层女子,苦于劳累。如果你准备投胎古代女子,还抱着今天的女权思想,想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的话,大概只能挂号“唐代公主”,多排一下队了。 以前我讲古代法定婚龄的时候,曾提到唐朝官府很少真的按法定婚龄去罚款,所以法定婚龄就从唐以前的“最高不重税婚龄”变成了“政府推荐婚龄”。现在结合白居易的诗作来看,可以大概总结两点规律:①中上层女性的婚龄,基本就是13(开元令)~15(贞观令)岁左右,遇上战乱等变数还会有波动。②社会底层女性的婚龄,两极分化——如果是有钱有势的人娶你作小妾,又或是没有名分的私伎、情人,一般会比中上层女性更早婚姻/“隐性婚姻”;如果是嫁同样社会底层的,那完了,一辈子都不出嫁都有可能。因为官府没有婚龄罚款了啊,你娘家人恨不得让你一辈子在娘家充当劳动力,除非可以收到足够多的彩礼。所以我国一些地区彩礼畸形昂贵的源头,可能就在唐朝官府把“最高不重税婚龄”变成“政府推荐婚龄”这里。 苏家小女名简简,芙蓉花腮柳叶眼。 十一把镜学点妆,十二抽针能绣裳。 十三行坐事调品,不肯迷头白地藏。 玲珑云髻生花样,飘飖风袖蔷薇香。 殊姿异态不可状,忽忽转动如有光。 二月繁霜杀桃李,明年欲嫁今年死。 丈人阿母勿悲啼,此女不是凡夫妻。 恐是天仙谪人世,只合人间十三岁。 大都好物不坚牢,彩云易散琉璃脆。 ——唐代 白居易《简简吟》 可以看出,如果不是十三岁夭折了的话,那么苏简简的许嫁年龄应该是十四岁。这是社会中上层的大致情况。 天下无正声,悦耳即为娱。 人间无正色,悦目即为姝。 颜色非相远,贫富则有殊。 贫为时所弃,富为时所趋。 红楼富家女,金缕绣罗襦。 见人不敛手,娇痴二八初。 母兄未开口,已嫁不须臾。 绿窗贫家女,寂寞二十余。 荆钗不直钱,衣上无真珠。 几回人欲聘,临日又踟蹰。 主人会良媒,置酒满玉壶。 四座且勿饮,听我歌两途。 富家女易嫁,嫁早轻其夫。 贫家女难嫁,嫁晚孝于姑。 闻君欲娶妇,娶妇意何如? ——唐代·白居易《秦中吟十首·议婚》 这首诗更直观,直接是“富家女”和“贫家女”对比。富家女在“二八(十六)初”,就已经是“已嫁”状态了。而且当时富裕阶层还流行“自由恋爱”,所以白居易说“母兄未开口”云云。而贫家女,好家伙,二十多还单着,快赶上现代人了。但白居易将这种现象简单归为富家女轻佻、不孝,贫家女慎重、孝顺,显然是没有考虑到,贫家女娘家人想推迟劳动力“流失”的期限这一层。 一树红桃亚拂池,竹遮松荫晚开时。 非因斜日无由见,不是闲人岂得知。 寒地生材遗校易,贫家养女嫁常迟。 春深欲落谁怜惜,白侍郎来折一枝。 ——唐代 白居易《晚桃花》 这首诗亦同上。 白居易年轻的时候,是胸怀大志的,所以没有学别的有钱人,在家中蓄养私伎。(另一个原因,初入官场时他也没有钱,四五十岁后才真正有钱了。)可是在他54岁任苏州刺史的时候,他可能是受苏州一带风气的影响,可能是饱尽沧桑后,有了及时行乐的想法,也“堕落”了,甚至写了首诗作纪念: 一抛学士笔,三佩使君符。 未换银青绶,唯添雪白须。 公门衙退掩,妓席客来铺。 履舄从相近,呕吟任所须。 金嘶衔五马,钿带舞双妹。 不得当年有,犹胜到老无。 合声歌汉月,齐手拍吴觎。 今夜还先醉,应须红袖扶。 ——《对酒吟》 好一个“不得当年有,犹胜到老无”。年轻时没享受到,所以要加倍补偿是吧? 白居易虽然开始蓄养私妓了,但他却不是萝莉控,只喜欢年长的、别人已经调教好歌舞的私伎。自然,这事他也写了首诗,他真的,我哭死(): 莫养瘦马驹,莫教小妓女。 后事在目前,不信君看取。 马肥快行走,妓长能歌舞。 三年五岁间,已闻换一主。 借问新旧主,谁乐谁辛苦。 请君大带上,把笔书此语。 ——《有感三首 其二》 白居易58岁时,以太子宾客之职分司东都洛阳,待遇优渥,于是蓄伎之盛,更胜在苏州时。(当时唐朝规定了不同级别官吏能养私妓的数量,白居易的级别能养百人,然后他就真的养了上百人,实诚人啊。)并且此年他还喜得一子,又收得一名名叫樊素的歌唱天赋出众的私伎,可谓三喜临门。 大约在他67岁时,他又写了首诗,回忆十年的蓄伎经验: 追欢逐乐少闲时,补贴平生得事迟。 何处花开曾后看,谁家酒熟不先知。 石楼月下吹芦管,金谷风前舞柳枝。 十听(又作“十载”)春啼变莺舌,三嫌老丑换蛾眉。 乐天一过难知分,犹自咨嗟两鬓丝。 ——《追欢偶作》 这里透露了一个信息,就是白居易也不是觉得越年长越好,会淘汰老丑的,十年三换,大约三年多一换。所以他最喜欢的可能是15~18左右的少女。 然而好景不长,一年之后,白居易忽然中风了。他自觉时日无多,于是准备将家中的私妓和资产都送给朋友,只留一些生活必需品: 乐天既老,又病风,乃录家事,会经费,去长物。妓有樊素者,年二十余,绰绰有歌舞态,善唱《杨枝》,人多以曲名名之,由是名闻洛下。籍在经费中,将放之。马有骆者,驵壮骏稳,乘之亦有年。籍在长物中,将鬻之。圉人牵马出门,马骧首反顾一鸣,声音间,似知去而旋恋者。素闻马嘶,惨然立且拜,婉娈有辞,辞毕涕下。予闻素言,亦愍默不能对。且命回勒反袂,饮素酒,自饮一杯,快吟数十声。声成文,文无定句,句随吟之短长也,凡二百三十五言。噫!予非圣达,不能忘情,又不至于不及情者。事来搅情,情动不可柅,因自哂,题其篇曰“不能忘情吟”。 鬻骆马兮放杨柳枝,掩翠黛兮顿金羁。 马不能言兮长鸣而却顾,杨柳枝再拜长跪而致辞。 辞曰:主乘此骆五年,凡千有八百日。 衔橛之下,不惊不逸。 素事主十年,凡三千有六百日。 巾栉之间,无违无失。 今素貌虽陋,未至衰摧。 骆力犹壮,又无虺隤。 即骆之力,尚可以代主一步; 素之歌,亦可以送主一杯。 一旦双去,有去无回。 故素将去,其辞也苦; 骆将去,其鸣也哀。 此人之情也,马之情也,岂主君独无情哉? 予俯而叹,仰而咍, 且曰:骆,骆,尔勿嘶; 素,素,尔勿啼。 骆反厩,素反闺。 吾疾虽作,年虽颓,幸未及项籍之将死。 何必一日之内,弃骓兮而别虞兮。 乃目素兮素兮,为我歌杨柳枝。 我姑酌彼金罍,我与尔归醉乡去来。 ——《不能忘情吟(并序)》 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,小蛮善舞。尝为诗曰:樱桃樊素口,杨柳小蛮腰。年即高迈,而小蛮方丰艳,因杨柳词以托意曰:一树春风万万枝,嫩于金色软于丝。永丰坊里东南角,尽日无人属阿谁。 (《太平广记·卷一百九十八·文章一》) 最终,白居易以七十四岁高龄去世。或许可以依此反推,他并非纵欲无度之人,所以家中大部分私伎他其实是“没动”的,真的主要是欣赏歌舞和身姿声色而已。当然,如果你查到他长寿另有它法,也欢迎指出。 2022年8月31日 第29章 炼铜癖是一种精神或心理疾病吗? 炼铜癖是一种精神或心理疾病吗? 要回答这个问题,或许应该看看隔壁的“同性恋”是什么情况。 同性恋和炼铜,正好是两个历史轨迹相反的xp,一个低开高走,一个高开低走: 同性恋一开始在古代是非常禁忌的,很多时候只能以“娈童”形式存在,即男同性恋炼铜,找像女子的年少、年轻男子或男孩,借炼铜之名行男同之实。女同性恋更惨,民间俗话说“姐妹磨逼,天打雷劈”,很多大家族的族规家法都严惩女同。到了近古时,逐渐松动,所以明清时的医书会写,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就是搞男同,“谷道”(直肠)是伤阳的——其实真正的原因,大概是男同不怎么给妻子“交公粮”。到了今天,许多西方国家又开始推动同性恋合法化、正常化——同性恋不仅合法,而且是正常人。其实西方人一开始也是很忌讳同性恋的,所以中世纪时,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互相骂对方禁同性恋不彻底、搞同性恋——现在不会了,现在改成骂对方炼铜了。 炼铜,我之前写过多篇文章分析,这里再简单总结一下。一开始大概只有一些原始宗教信仰上的禁忌,而后伴随信仰发展,禁忌渐多。在中国,科举制确立(隋唐)并兴盛(宋)后,士大夫们逐渐晚婚晚育,婚龄推迟了,但还是习惯纳年轻小妾,妾的平均婚龄肯定比正妻低很多;社会底层,比较两极分化,但越到后面,晚婚晚育越主流。在西方,则是用钱说话,有钱或有父母同意(即父母资助),你就可以像贵族一般,有选择早婚早育或晚婚晚育的自由;没钱的话,那就努力赚钱赚够“赎身费”,晚婚晚育吧。无论中国还是西方,都因为工业化后,普通人平均受教育年龄的增长,而彻底否定了与此矛盾的早婚早育。到现在,炼铜俨然已经成了“十恶不赦”之罪了。 二者一盛一衰之间,不仅反映了社会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,也反映了人们思想深处的某种转变——古代,讲阴阳调和,所以同性恋就是绝对“伤天害理”的,而炼铜只要有个度、合乎规矩,就不算“伤天害理”。现代,则讲“科学”,说古人骂同性恋“伤天害理”是“不科学”的,而我们现代人骂炼铜癖就“科学”得很: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,未成年人,尤指少女结婚生育,对其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,同时妨碍其学业,导致其经济自立也受到局限。”(维基百科)——看到没有,教育、经济都还是其次的,我们不是为了教育、经济这些理由就压抑人性,关键是,会伤害身心健康,是“不科学”的。 于是可以推出,古时候的人都是身心不健康的病态、心理变态的傻瓜或疯子、狂人,那自然大大不如现代人。那自然,“崇古尚贤”是错误的,只能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”了。而且,是我们西方人先工业化、先反对炼铜的,所以该改成“还看今朝之西方”。 古人真的不知道反思、不懂科学吗?恰恰相反,是知道的。看过我以往文字的朋友就知道,东晋时《小品方》已经知道,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离谱的婚龄是有害健康的,所以后来才有欧阳修的“江南柳,叶小未成阴。人为丝轻那忍折,莺嫌枝嫩不胜吟。留著待春深。十四五,闲抱琵琶寻。阶上簸钱阶下走,恁时相见早留心。何况到如今。”不反对炼铜,只反对早于十四五的婚姻。 于是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:炼铜癖(喜欢低于18周岁的)是一种精神或心理疾病,但只是现代社会意义上的。如果将来,人们的受教育方式方法变了,不用读那么多年的书了,或许喜欢十四五的也不算炼铜癖了。再有,如果科技发达了,人无法轻易伤害他人的身心健康了,那么喜欢更小的、娶更小的也没有问题了。那么这个罪名,最终就烟消云散了。 作为一名现代社会意义上的病人,我只能“宠辱不惊,看庭前花开花落;去留无意,望天上云卷云舒”(《小窗幽记》)了。不知道能不能活着,“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。”(《桃花扇》) 2022年9月4日、5日 第30章 许逊《灵剑子》中与房中术有关的语句 许逊《灵剑子》中与房中术有关的语句 这两天查家乡的历史名人,查到曾任蜀地旌阳县令的晋代道士许逊著有讲炼气、气功的《灵剑子》一书。虽然此书大部分内容和房中术无关,但仍然有部分语句有所涉及。研究这些语句,可以了解早期道教的一些大致的“房中术”思想,并从侧面印证《玉房秘诀》、《素女经》/《太清经》等书并非伪书。 《灵剑子·服气第三》: “……肾者,阴女之容仪,亥子窈窕之元根,故青龙白虎一飞一伏之能气。日心之火为云津,月湿之水为云雨,相随北坎,而行归子亥肾海气宫。……” “阴女之容仪”是什么意思?我给出一个猜想,也不敢肯定对不对:“阴”指男子睾丸,“女”指女子卵巢,“容仪”就是形状(或形状及结构)。这句话就是说,肾是睾丸和卵巢的同种形状。后世医家亦称睾丸为“外肾”,可以作为一个旁证。 那“亥子窈窕之元根”呢?我也只能提出两个不确定的猜想,仅供参考: ①命理学上讲,亥子丑三个地支属水局。俗话说“神仙难算亥子丑”,就是这三个地支碰到一起,就会产生如水灾之波荡无常、难以预测。(草,我爸属猪,我妈属鼠,我属牛,正好就是“亥子丑”。)那么这句话就是说,肾是尿的根源产地吗?不,从“肾(腎)”的字源上看,下面的“月”是“肉”,即人体,上面的繁体为“臤”,牢固掌控臣属,所以有学者认为“肾”的本义就是人体津液系统的总阀门、总管。那么这句话的“亥子”就不是尿,而是指人体中的一切液体。但这个猜想不能解释为什么要使用“窈窕”一词;并且下文又出现了“子亥”,似乎在暗示这两个词字序相反,表达了不同的意思,所以我又提出另一个猜想: ②“亥子”其实通“孩子”。“肾部之宫玄阙圆,中有童子冥上玄。”(《黄庭经·内景·肾部》)“……女子七岁,肾气盛,齿更发长。二七,而天癸至,任脉通,太冲脉盛,月事以时下,故有子。三七,肾气平均,故真牙生而长极。……丈夫八岁,肾气实,发长齿更。二八,肾气盛,天癸至,精气溢泻,阴阳和,故能有子。三八,肾气平均,筋骨劲强,故真牙生而长极。……”(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)也就是说,古人认为人肾气最盛的时候,分别是女子七岁和男子十六岁,之后就走下坡路了,分别在二十一和二十四达到不盛不衰的“平均”。所以说,这句话或许也可以译作“(肾是)孩子活泼可爱的根源”,这样就把“窈窕”翻译进去了。 “故青龙白虎一飞一伏之能气”:看过我《内丹家与外丹家》的朋友,就知道“青龙白虎”可以代指什么。所以这句话我给出的翻译就是:所以(肾是)男女一上一下交合的能量来源。 “日心之火为云津,月湿之水为云雨,相随北坎,而行归子亥肾海气宫”:云津,多义词,可以指天河、银河,也可以指唾液(津液)。云雨,多义词,可以指云和雨,也可以指男女合欢,这里应该是指男女合欢产生的爱液、精液和女性高潮液(下文统称“精液”)。所以这句话的大意就是:唾液和精液都会流转到人体的边缘(即与外界产生接触)。但它们和尿液不同,它们不应该被排出体外,而应该回归“子亥肾海气宫”,这才是正常的。所以一些道教徒讲究少吐、不吐口水,多吞咽唾液,和“补精还脑”,就是基于这种理论。至于这种理论究竟源于何处,限于学识,无法定论。 同上: “……又存白气为裹,黄气为表,团圆为珠尔。外黄内白,悬在气海之中,黄光灿烂,圆如弹丸,黄如橘,久久行之光斗日月,此为玄珠尔,玄牝子肾宫尔,珠则珠尔。亦曰两物合成一体,一阴一阳而成,俱黄者为表,黄表却白裹尔,赤水则血尔。……初服气之士,未可便思玄珠,但且三年淡食,未可便绝粮,色欲须顿绝,不尔,反夭身命。……” 老实说,我其实没有读太懂。但我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,我要提出一个有可能前无古人的猜想:古人其实已经知道精卵结合、胚胎发育的过程了,而且是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。然后,后世道家、道教徒找到了一些记载这些的古书,惯性思维,觉得第一人称应该是男子,于是才将精卵结合、胚胎发育误解为是“结内丹”。下面我就按照这个思路解读上文: 首先,“气海”、“丹田”在肚脐以下的体内。如果是女子的话,那这一块不就该有子宫、卵巢吗?“玄牝”,传说中“道母”深远的、看不见的生产万物的生殖器。那么有没有可能,其实就是女性生殖器呢?上文一会白一会黄的,我就想到了“黄体”:女性排卵后,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,卵巢细胞(不是未成熟的卵细胞,而是卵巢间质腺细胞,它们之间的空洞叫卵泡,卵泡里的才是未成熟的卵细胞)进一步分裂,细胞质会有黄色色素颗粒和脂滴,肉眼看上去呈黄色。这一时期的卵巢细胞所组成的新的内分泌腺体就叫“黄体”。如果排出的那个卵细胞没有受精,那么黄体一般维持14天左右便退化回原状,黄体消失的同时会月经来潮;而那个卵细胞如果受精了,黄体则可维持到妊娠三个月末才退化。 那么,排出的那个卵细胞周围都是黄体,不就是“外黄内白”吗?然后“亦曰”,就是“另一种说法”,说阴阳相合,黄色的表面又裹上了白色。许逊觉得,如果这样的话,那该是“外白内黄”呀?不是和前面“外黄内白”矛盾了?所以他来一个“亦曰”把前后文字分开。其实不矛盾——阴阳相合,就是男女交合,然后白色的男精包裹了黄体,然后就受精了。(现代医学认为,孕前黄体期[即“危险期”]女性进入性兴奋后,排出的那个卵细胞会往输卵管移动,所以大部分受精都发生于输卵管。而如果没有性兴奋,也可能会在卵巢附近受精。)后文让初学者清淡饮食、克制性欲,其实本来是写给孕妇的,“三年”应该本来是“三月”。三个月后,黄体消失了,胎儿也大致稳定了,就可以吃不那么清淡和做爱了。现代医学也表明,怀孕头三个月(谨慎的医生会说100天)和后三个月最好不做爱,中间的约四个月相对比较安全。 你觉得我的这个大胆猜想如何呢?有没有可能,所谓“结内丹”本来是怀孕,被道教把女子当作男子了呢?后文《暗铭注第五》还来了句“学道养圣胎”(应该是引用古人的话),然后许逊把“圣胎”解释为“胎息”了。有没有可能,“玄珠”就是“圣胎”即胚胎呢?不过,这个猜想到此为止,后文我还是正常解说、翻译,当这个猜想不存在。 同上: “……如未能便断嗜欲,则须房中将息节服之,则施而不泄不泻,精髓一出,永为涕泻,如此则非上真之士,浑浊精漏之夫。房中之事,稍难擒制,皆返神退智。须假俗味方度朝昏,肉面助之,不尔,立沈(枕)下鬼。如房中得擒制之理,深达洞微,乃知究竟。及遇少女,采翫精气,嚥(咽)而服之,可谓如虎戴角、文武全备,此皆福德之人所行,而非常流之见矣。……” 翻译: “……如果不能马上戒掉性欲,那么就要在做爱时有休息/调养/保养和有节制,那么就要忍精不射、空射。精髓一旦出来了,就像眼泪一样永远回不去了,像这样就不是上流修真之士,而是浑浊漏精之夫。做爱之事,稍微力不从心,没有节制到,都是减退、下降神智的。(这时[指没有忍住而射了时])就要借用一下民间偏方,早上晚上吃点药,吃饭多吃些肉面,帮助身体恢复。不这样做,很快就会变成枕下之鬼。如果做爱时能悟得把控节制之理,深入通达、洞察细微(的道理)(又或译作,深入研究体味女性生殖器的毫末之处),那么就能明白这其中的因为所以。在遇到(和)年少的女子(交合)时,要汲取她的精气(唾液和女精),吞服下去,这样可以说是如虎戴角、文武全备了。(角,指龙角。类似于后世成语“如虎添翼”。)这些都是有福有德的人的所做所为,而不是世俗普通人眼中的那样。(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被关起来的道士,在喊:放我出去!我不是变态!我在修道!)……” 师父,我想“修道”,但我没有慧根,总是不能忍住“不泄”,您看应该怎么办?() 《灵剑子·道诚第七》 “……吴猛女彩鸾执吾沉海溺之籍,因中秋游吾仙府旧宅之所睹,求恩十方,男女相把手唱歌,词场(疑应为“荡”)调美,便入讶场尔,唱仙凡之语,聆聆又乐。忽睹文箫,词华无滞,出语捷机,二人各有心相慕,词中相接,有似宿缘。歌罢秉烛,引到仙居之地,夜之琴瑟和鸣。晨有仙童来呈文簿,而文箫问之,为泄天机,上帝罚为民妻一纪。恐文箫不修道气,取此教之。箫修行一纪,道气成而升上玄都矣。” 翻译: “……吴猛(许逊弟子之一)的女儿彩鸾拿着我“沉海溺”的符籍(似乎是说,拿着这个就能活着潜入海底),靠着它在中秋游览我的仙府旧宅,看到十方(各地)来(向我)求恩的(群众),男女手拉着手唱歌,歌词放荡,声调优美。她一进场就让众人惊讶,唱的曲子既有天上的又有人间的,都十分悦耳动听。忽然,(她)看到了文箫,(这个帅哥)说话又中听又顺溜,反应也快,会抖机灵、说俏皮话。两人各自心中已经爱慕对方,(于是)歌词互相接应(即对唱山歌之类的),像是有旧缘(以前认识)一样的。唱完歌,(彩鸾)端着蜡烛,引(文箫)到仙居之地,琴瑟和鸣了一晚上(懂的都懂)。第二天早上,有仙童给他们呈上文簿(即仙书、天书),文箫于是问了一下仙童,原来彩鸾因为泄露天机,昊天上帝(老天爷)罚她当一纪(十二年)的凡人妻子。现在她怕文箫不修道气,所以取来天书教他。文箫修行一纪之后,修成道气,(和妻子彩鸾一起)升上玄都(仙宫都市)去了。” 《灵剑子》书末的《灵剑子·引导子午记卷》,一般认为并非是许逊所作,而是南宋时有人托名他写的。那么,我就简单提两句就完了: 这一卷里,提到丹田有三处,上丹田在眉间,眉间深一寸的地方叫明堂,深三寸的地方叫洞房,再往头顶去三寸,就是上丹田泥丸宫(其他书中也有别的说法,比如一寸明堂、二寸洞房、三寸丹田),中丹田叫绛宫,即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膻中穴,下丹田叫气宫(说法比上丹田更多,从肚脐到“脐下三寸,方圆四寸”都有,甚至有人说尾闾[尾椎骨末端]、会阴[肛门到生殖器之间的中点]、涌泉[蜷足时足底前部凹陷处]是下丹田)。(会阴为督、任、冲三脉的起点,属任脉,又名屏翳、下极、金门。三脉皆属阴,又会聚阴部,故名会阴。)(前段时间看b站芳斯塔芙讲神经演化史,原来人类属于后口动物,胚胎发育的原肠胚期,原口形成肛门,和前口动物的原口形成口正好相反。)我觉得正是基于这“三丹田”的说法,才诞生了房中术的所谓“三峰采战之术”(口舌为上峰,双乳为中峰,阴蒂及阴道为下峰)。 《引导子午记卷》: 《谷神论》:含津鍊炁,吐故纳新,上入泥九,下注丹田,谓之内丹。阳龙阴虎,木液金精,二熙交会,烹鍊而成,谓之外丹。修道之人,先成内丹,後鍊外药,内外相应,即政神仙。烟萝子云:真外应丹自来金。华山人云:只修真气不修丹,到了多应变化难。定机子亦云:虽是长生客,未为拔宅仙。更须修大药,方始得飞仙。 这么来看,以前我将唐宋之后的丹家简单分为内外是不准确的,其实有很多人都是“内外兼修”的。 2022年9月8日、9日 中秋节写点什么东西好呢? 附: 《太平广记》卷十四〈神仙十四·许真君〉~98~ 许真君名逊,字敬之,本汝南人也。祖琰,父肃,世慕至道。东晋尚书郎迈,散骑常侍护军长史穆,皆真君之族子也。真君弱冠,师大洞君吴猛,传《三清法要》。乡举孝廉,拜蜀旌阳令,寻以晋室棼乱,弃官东归。因与吴君同游江左,会王敦作乱。真君乃假为符竹,求谒于敦,盖将欲止敦之暴,以存晋室也。一日,真君与郭璞同候于敦,敦蓄怒以见之,谓真君曰:「孤昨得一梦,拟请先生圆之,可乎?」真君曰:「请大将军具述。」敦曰:「孤梦将一木,上破其天,孤禅帝位,果十全乎?」许君曰:「此梦固非得吉。」敦曰:「请问其说。」真君曰:「木上破天,是未字也,明公未可妄动,晋祚固未衰耳。」王敦怒,因令郭璞筮之。卦成,景纯曰:「无成。」又问其寿,璞曰:「明公若起事,祸将不久;若住武昌。寿不可测。」敦大怒,又问曰:「卿寿几何?」璞曰:「馀寿尽今日。」敦怒,令武士执璞出,将赴刑焉。是时,二真君方与敦饮酒,许君掷杯梁上,飞绕梁间。敦等举目看杯,许君坐中隐身。于是南出晋关,抵庐江口,因召船师,载往钟陵。是时,船师曰:「我虽有此船,且无人力乘驾,无由载君。」真君曰:「汝但以船载我,我当自与行船。」仍谓船师曰:「汝宜入船,闭门深隐,若闻船行疾速,不得辄有潜窥。」于是腾舟离水,淩空入云。真君谈论端坐,顷刻之间,已抵庐山金阙洞之西北紫霄峰顶。真君意欲暂过洞中,龙行既低,其船拽拨林木,戛刺响骇,其声异常,舟师不免偷目潜窥。二龙知人见之,峰顶委舟而去,真君谓船师曰:「汝违吾教,惊触二龙,委弃此船万仞峰顶。吾缘贪与众真除荡妖害,暂须离此,游涉江湖。汝既失船,徒返人世,汝可隐此紫霄峰上,游览匡庐。」示之以服饵灵草之门,指之以遁迹地仙之术。由是舟师之船底,遗迹尚存。后于豫章遇一少年,容仪修整,自称慎郎。许君与之谈话,知非人类,指顾之间,少年告去。真君谓门人曰:「适来年少,乃是蛟蜃之精,吾念江西累为洪水所害,若非剪戮,恐致逃遁。」蜃精知真君识之,潜于龙沙洲北,化为黄牛。真君以道眼遥观,谓弟子施大王曰:「彼之精怪,化作黄牛,我今化其身为黑牛,仍以手巾挂膊,将以认之。汝见牛奔斗,当以剑截彼(彼原作后,据陈校本改)。」真君乃化身而去。俄顷,果见黑牛奔趁黄牛而来,大王以剑挥牛,中其左股,因投入城西井中。许君所化黑牛,趁后亦入井内。其蜃精复从此井奔走,径归潭州,却化为人。先是,蜃精化为美少年,聪明爽隽,而又富于宝货。知潭州刺史贾玉,有女端丽,欲求贵婿以匹之。蜃精乃广用财宝,赂遗贾公亲近,遂获为伉俪焉。自后与妻于衙署后院而居。每至春夏之间,常求旅游江湖,归则珍宝财货,数余万计,贾使君之亲姻僮仆,莫不赖之而成豪富。至是,蜃精一身空归,且云,被盗所伤。举家叹惋之际,典客者报云,有道流姓许字敬之,求见使君。贾公遽见之。真君谓贾公曰:「闻君有贵婿,略请见之。」贾公乃命慎即出与道流相见。慎郎怖畏,托疾潜藏。真君厉声而言曰,「此是江湖害物,蛟蜃老魅,焉敢遁形!」于是蜃精复变本形,宛转堂下,寻为吏兵所杀。真君又令将其二子出,以水噀之,即化为小蜃。妻贾氏,几欲变身,父母恳真君,遂与神符救疗。仍令穿其宅下丈馀,已旁亘无际矣。真君谓贾玉曰:「汝家骨肉几为鱼鳖也,今须速移,不得暂停。」贾玉仓皇徙居,俄顷之间,官舍崩没,白浪腾涌。即今旧迹宛然在焉。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,于洪州西山,举家四十二口,拔宅上升而去。唯有石函、药臼各一所,车毂一具,与真君所禦锦帐,复自云中堕于故宅,乡人因于其地置「游帷观」焉。 第31章 “窈窕”新解 “窈窕”新解 (推荐BGM:兰音《仙瑶》、《迢迢》。) 大家都知道,《诗经》“风”的第一首,《国风·周南·关雎》一诗,有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一句。前两天解析许逊《灵剑子》,又看到“亥子窈窕之元根”一句。当时我将“亥子”解作“孩子”,“窈窕”解作“活泼可爱”——或许有人会不服气,说“窈窕”在教科书上意思不是文静端庄美好吗,你凭什么要译解成活泼可爱,你是不是没学过语文。那么今天就来探究一下“窈窕”究竟是什么意思。 据网络百科,古籍中窈窕(窈窱)有六种意思:一曰娴静美好貌,二曰妖冶貌,三曰女子文静而美好,四喻指才子,五曰深远、幽深、秘奥貌,六曰腰嬥——安徽大学馆藏竹简版《关雎》中,“窈窕”被写作“要翟”,学者们认为通“腰嬥”,即腰部曲线美好、身材匀称美好。 我认为,“窈窕”本义便是六说“腰嬥”义,然后身材好的美人既可以活泼也可以文静,所以衍生出“娴静”和“妖冶”这两种看似互相矛盾的词义。又因为“窈”、“幽”谐音,所以又有了幽静幽深义,并且受此影响,“娴静”说压倒了“妖冶”说,在后世更为常见。 这么来看,《灵剑子》使用“窈窕”简直恰如其分——孩子身体柔韧性好→腰部曲线好且活泼可爱→根源是肾(腰子)好。 从字源上看,窈下面是幼,幼小;窕下面是兆(佻),轻佻(身体轻盈或态度轻浮);窱下面是條,即条,细长、修长。可见当初把“腰嬥”改成“窈窕(窱)”的人,心里想的究竟是什么。 扬雄在《方言》(全名略)中又提出了另一个说法:“窈,美心为窈;窕,美状为窕。”即窈形容心灵美,窕形容身体美。这种说法其实仍然是窈幽谐音和窕(窱)形容身体轻盈(或修长)衍生出来的。 《方言·卷十》中的另外两条记载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: “媱、愓,游也。江沅之间谓戏为媱,或谓之愓,或谓之嬉。”愓有荡义,故媱在湖南一带,有游玩嬉戏、游荡、放荡、轻佻的意思。(这么来看,巫山神女瑶姬[姚姬]或许本来就有轻佻女子之意,可惜她“未行而卒”。详情参考本人解说诗经陈风那篇。) “遥、窕,淫也。九疑荆郊之鄙谓淫曰遥(郭璞注:言心遥荡也),沅湘之间谓之窕(郭璞注:窈窕冶容)。”这一条说的更清楚,湖北和湖南北部民间把淫叫作遥,湖南南部则叫作窕。 “姚”字右边是“兆(佻)”,却发音为“遥(摇)”,更加证明佻、遥二字本是同义,所以可以互相假借。 那么回到《诗经》上面,“周南”是什么地方呢?洛阳以南,包括江汉。缘,妙不可言。 综上,我认为“窈窕”本义应该是腰身体态美好(身体有曲线美,灵活轻盈,柔韧性好),以及轻佻放荡、轻浮妖冶,还多少沾点现代社会意义上的“儿童色情”(年少的女子身体更轻盈,柔韧性更好,并且未详礼数,更易表现为“轻佻轻浮”)。你觉得我说的对吗? 2022年9月15日 第32章 为什么道家喜欢鹿? 为什么道家喜欢鹿? BGM:【『恋人心』你问西湖水偷走她的几分美|温柔空灵翻唱-哔哩哔哩】 https://b23.tv/StYvsbx 提到鹿,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“五色鹿”的民间故事,或者是《诗经》、《短歌行》的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”,又或是长颈鹿、梅花鹿。其实,道家、道教也非常喜欢鹿,之前我在“声母l”一篇中提到过此事(续篇还咕着没写,别急)。今天换个角度,不看“鹿”字的读音,从别的方面分析道家、道教为什么喜欢鹿。 自商周时开始,就用“鹿鸣”形容美妙的歌唱声或说话声。那么鹿是怎么叫的呢?网上查到的资料说,常用于形容鹿叫声的拟声词有:呦呦,嗷呜,咩,嘶嘶。小梅花鹿:咩。大梅花鹿:呦啊。马鹿:嚎哞呜。东北的猎人有鹿哨,模仿鹿发情时“嗷嗷”、“嗷呜”的叫声,吸引鹿群进入包围圈。我又听了b站上梅花鹿的叫声,确实如此。看来古人挺有品味呀,一开始就喜欢这种发嗲可爱萌音。后世道家、道教,也称鹿鸣鹤唳为仙声、神兽叫声,所以张道陵于鹤鸣山创立正一盟威之道。 先秦时订婚,男方要送女方家里两头鹿作为聘礼,大概是弥补女儿出嫁后,女方父母听不到女儿可爱声音的遗憾(仅供参考)。不过鹿太难养了,而且不耐长途奔波,要么路上死,要么养一个月死,后来就改成送死鹿(草,不是会让人想到死路一条吗?),或者两张鹿皮和鹿肉了。 野有死麕,白茅包之。有女怀春,吉士诱之。 林有朴樕,野有死鹿。白茅纯束,有女如玉。 舒而脱脱兮!无感我帨兮!无使尨也吠! ——《诗经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 现在都说羊驼憨态可掬。而鹿在天然呆萌、憨态可掬之外,还有几分灵异清秀、玲珑小巧、脱俗仙气。 鹿伏鹤行:形容小心警惕,敏感多惧。 小鹿乱撞:起初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,后来多用于形容男女之间怦然心动的感觉。无独有偶,“茕茕白兔”原本出自一首怨郎移情诗,但是白兔太可爱了,后世竟然把意思变成形容女子乳房了。 西周早期文物上,天地四方四象是苍龙(青龙)、白虎、朱雀(朱鸟)、神鹿。直到春秋战国时期,修蛇形象和玄龟形象结合形成的玄武才慢慢取代神鹿,成为四象之一,象征北方的神兽。神鹿走下了官方的神坛,逐渐变成了道教信仰物和民间传说。(后世亦有将凤凰或麒麟作为东西南北中五方之中的神兽,并留下了成语“凤毛麟角”。鹿和麒麟什么关系可参考讲“兔头麞脑”那篇拙作。) 不过鹿可能是最憋屈的“神兽”了。猪牛羊是某些地区的神兽,但也是祭祀用的“三牲”祭品,被吃很正常。而鹿明明最早是象征北方的神兽,后世道教的仙兽,却也常被人吃。直到今天,四川这里还有养鹿场(不过主要是药用),东北也有少数民族会在秋冬季节鹿发情时捕鹿。魏晋时,传说天上的神仙虽然早已“辟谷”,但还是喜欢用鹿肉脯下酒。“道家以麇鹿不在十二属,非腥腻之物。”(《尔雅翼·麇》)普通人吃,神仙吃,道家、道教更爱吃。供奉神仙的鹿肉脯又名白脯。 李时珍云:“鹿之一身皆益人,或煮或蒸或脯,同酒食之良。大抵鹿乃仙兽,纯阳多寿之物,能通督脉,又食良草,故其肉、角有益无损。” (鹿鹿这么可爱,我们把它吃掉吧。[bushi]) 群雄逐鹿:《左传》中曾以捕鹿的一些行为和战争相类比,于是到司马迁笔下,就用鹿来喻指天下了。 獐如小鹿而美,故从章也,章美也。 ——《埤雅·麇》 孟诜曰:獐中往往得香如栗子大,不能全香亦治恶病。李时珍曰:獐,无香。有香者,麝也。俗称土麝,呼为香獐是矣,今正之。 鹿胎,其嘴、尾、蹄合与生鹿无异者为真,其色淡形瘦者为鹿胎,若色深形肥者为麋胎。又獐胎与鹿胎相类,但色皎白,且其下唇不着鹿之长于上唇也,其他类兽之胎,与鹿胎总不相似也。 ——《本草新编》 (鹿鹿这么可爱,所以胎儿也不能放过。[bushi]) 下文再换个角度,从“阴阳”的角度分析道家、道教为什么喜欢鹿: 鸟鹿皆二足相距密。不同他兽相距宽。故鸟从匕、鹿从比。比、密也。古匕与比通用。故槩之曰从比。凡鹿之属皆从鹿。 ——《说文解字注》 而“匕”表达“密、紧、收敛、雌、阴(侌)”的意思时,又常被写作“牝”: 肾者,牝藏也。 ——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水热穴论》 牝常以静胜牡。 ——《老子》 键,牡;闭,牝也。 ——《礼记》。 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,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根。绵绵若存,用之不堇。 ——《老子》 男露其牡,女张其牝。 ——汉· 东方朔《神异记》 那么道家、道教喜欢鹿(以及鸟),或许也有“采阴”之意。 旧时,道家、道教说兔头麞(獐)脑大补,大概是越可爱越补吧。现在四川这边,鹿肉倒是不太流行了,不过仍然流行吃可爱的小白兔。如果来四川玩的话,可以尝尝麻辣兔头、干锅兔、哑巴兔、缠丝兔等等。 2022年9月23日 修订:西汉东方朔所作乃《神异经》。《四库全书》版《神异经》无此句,并且《全书》编者纪昀等人辨伪《神异经》,认为明清流传的版本应该是南朝齐梁时文人伪托的,东方朔可能写过,但更可能没写过此书。清《钦定古今图书集成》、清《御定骈字类编》、明《说孚(郛)》版作“男露其势,女露其牝”。明《永乐大典》、明《天中记》、宋《太平御览》版作“男露其势,女彰其杀”。 2022年9月24日 第33章 “如虎戴角”和“兔头麞脑” “如虎戴角”和“兔头麞脑” 前些天注解《灵剑子》选段时,遇到“如虎戴角”一词,当时我认为就类似于后世的“如虎添翼”。 前些天写“鹿”时,看到“兔头麞脑”一词,想当然地解释为大补。 近两天我发现,上述两条或许都是不正确或不准确的——原来,很多宗教著作中,都会写原本没角的动物长角(即戴角),用来表达宗教的神异、威力,以及超越常理、超凡脱俗、难以理解,常见的,有马、虎、兔等生角/戴角。原来,“兔头麞脑”一词变成成语时,意思已经是形容人长得歪瓜裂枣,呲牙咧嘴,贼眉鼠眼了。 但我想到“麻辣兔头”,总觉得后一条我应该没错。于是,我又分开搜索“兔头”和“麞(獐)脑”。果然,都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中药材,但明显“兔头”出现的次数比“獐脑”多得多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 我忽然想到,《埤雅·麇》上面说:“獐如小鹿而美,故从章也,章美也。”也就是说,獐像幼小的鹿,是没有鹿角的。那么,兔子在宗教传说中都可以生角,獐呢?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:《春秋》获麟文曰:有麇而角。獐而角者,则是麒麟矣。 好家伙,原来獐生角了,其角竟不是鹿角,而是神兽麒麟的麟角,和凤毛一个级别了。 我又联想到,《玉房秘诀》等书和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》有一句异文,之前我专门提过,就是前者的“年少未生乳”变成了后者的“少年未经生乳”。当时评论区有人说我理解的不对,他看到的翻译将“经”译成了“月经”,然后我用科学上的人体发育一般规律反驳。现在来看,或许孙思邈加的“经”还真的有可能是他想表达“月经”的意思——“未(月)经(而)生乳”,不就和“獐(小鹿)生角”差不多吗?(不过,我仍然认为原始版本是“未生乳”,孙思邈按自己的理解多加了一个“经”字。) 于是,我大概明白,为什么同为中药材,大家却只吃“兔头”,很少吃“麞(獐)脑”了——“獐脑”再补,有“麟角”(鹿茸)补吗? 如果说有某个物种,像兔子但是生角,估计大家也不吃兔头了,跑去吃“兔角”/“兔茸”(那个物种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)了,都觉得后者更补。 话说回来,我还是想问问孙思邈老先生,真的有幼女“未经生乳”吗?我不信,除非让我看看并尝尝。() 2022年9月26日 黄色文学永久地址: huangsewenxue.com 免翻发布:huangsewenxue.net 自动回复箱:bijiyinxiang@gmail.com 第34章 杂谈古籍中的“童男童女”(其一) 杂谈古籍中的“童男童女”(其一)